央视3·15晚会曝光卖5万多元的听花酒,据说国际专利傍身的“高科技”凉味剂其实是常见薄荷提取物,“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调节生理紊乱、抗衰老”等功效的宣传也遭质疑。
可是,2020 年诞生的“听花酒”,怎么现有才跌下神坛?
从 2021 年到 2023 年,在新华社有主题报道、入选人民日报社品牌强国计划、包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内的 45 家媒体共同见证“白酒新贵”听花酒走上“神坛”。
我们来梳理一下,听花酒是怎么一步一步走上这“神坛”的。
从中央到地方的各大媒体支持——使得听花酒成为“白酒新贵”——然后又通过不正当竞争方式(如百度的关键词投放,碰瓷贵州茅台、泸州老窖)加速拓展——这时候,名气有了、加上价格这么贵,怎么卖呢?——通过线下招大客户代理商(如 3000 万起,因为这么贵、代理商你得有社会资源才能更好卖)——成为大客户代理商,公司还匹配股份——进而推高股价。
怎么感觉这么像是一种新型的庞氏骗局呢?
总结一下,听花酒的套路,就是通过过度营销+夸张品质,吸引众多线下大客户代理商加入,并在全国营造出产品热销状态,最终到消费者这里,就成为了我们常说的“智商税”。
怎样才能避开这智商税呢?都说别看广告看疗效,那疗效难道是靠感受和专利吗?
说到专利,作为一名常年从事知识产权工作者来看,在大力提倡科技创新的今天,仍有很多企业将“专利”上墙,当作一种荣誉看待,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专利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是能够保护区别于在先公开的技术方案,抛开听花酒的专利仅在申请中尚未授权的这个情况,即使授权了,也不代表说有专利的产品就一定是好产品,很多发明构思仅仅在法律层面能够获得保护而已。
听花酒跌下神坛,是因为央视 315 曝光,其实带给我们思考的不仅仅是听花酒本身的行为受到社会的谴责,还要思考为什么这么多媒体未经调查就给予一边倒的夸奖式宣传和报道呢?尤其是带有新闻性质的媒体平台,现在也经常去邀请企业以新闻报道的方式帮助其宣传,这个事情非常值得深思。
本文首发于想橡栎(IPOAK.COM),作者【张罡】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