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技助眠技术概览
科技助眠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中国睡眠研究会数据显示,国内2021年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国际社会有睡眠障碍的人占27%),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伴随着中国国民睡眠质量的降低,助眠产品供给品类增多和科技水平提升,科技助眠产业发展充满后劲,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2016-2020年,中国科技助眠产业整体市场规模已从2616.3亿元增长至3778.6亿元,增长率为44.42% 。
科技助眠产品呈现多元化趋势
助眠产品最初是从镇静催眠类药物(如: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非苯二氮卓类)开始的,随着医学和科技的发展,大量非镇静催眠类助眠产品开始出现(如:物理助眠产品),产品多元化趋势明显。同时,由于各类别科技助眠产品介入的技术壁垒差异性跨度较大,这就导致现阶段科技助眠产品功效良莠不齐的状况,企业的竞争力也有很大差别。
科技助眠产业生态逐步形成
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中国有失眠问题的消费者中年龄为22-40岁的占比达74.3%,年轻人成为睡眠问题“主力军”,睡眠经济消费主体呈现年轻化趋势;同时,伴随着消费升级,年轻消费者对助眠产品从追求“经济实用”向“高品质、智能化”发展。而科技助眠产品在研发过程中潜在的关联技术维度较多,例如人体工程学、传感技术、大数据、物联网、材料学、医学、心理和精神学等,因此,高品质、智能化的助眠产品的研发需求会促使科技助眠产业生态圈的逐步形成。
二、科技助眠专利分析
科技助眠专利技术主题拆解
科技助眠产品按照其属性可划分为物理助眠产品和化学助眠产品两大类。其中,物理助眠产品可分为助眠寝具、助眠器械、助眠APP;化学助眠产品可分为功能饮料、功能保健品、助眠药品,具体参见下图。
科技助眠细分技术领域选择
枕头作为居民生活必备的睡眠用品之一,消费者养生保健意识提高与对睡眠质量的要求提高也反映到枕头市场中,由此驱动着科技助眠枕头市场发展与成熟,科技助眠枕头与普通枕头相比,价格相对较高,设计更贴合人体颈椎曲度,可满足多种睡眠需求,市场需求空间巨大。
申请趋势分析
1908-1984年,全球助眠枕头技术处于缓慢探索期,在该时间段全球年均专利申请量较小(10项以下),但此时人们已经意识到对助眠枕头进行研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该时间段没有助眠枕头技术领域相关专利,对助眠枕头进行研究的意识较低,这与当时的国情相关;
2000-2014年,全球助眠枕头技术处于快速发展期,在该时间段全球专利申请量贡献主要来源于中国,说明中国对助眠领域关注度出现快速跃迁,2014年度,全球助眠枕头技术相关专利申请量达到507项,中国则达到361项。
2015至今,全球助眠枕头技术趋于成熟期,年均申请量稳定在750项左右水平,全球(尤其是中国)对助眠枕头技术领域研发热情较高,该时间段全球创新主体数量和创新主体专利产出量均处于高位,预示着竞争态势愈发激烈,迫切需要二次创新。
全球主要申请人分析
助眠枕头领域全球排名前30位主要申请人中中国申请人占比较大,其中:罗莱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25项专利申请排名第一,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23项专利申请排名第二,慕思健康睡眠股份有限公司以15项专利申请排名第四,浙江丝里伯睡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14项专利申请排名第7。从图中可知,除了助眠寝具的传统龙头公司以外,也出现了一系列新兴助眠科技公司、高校等加入到助眠枕头领域技术研发行列。
专利来源地域分析
助眠枕头技术领域专利来源地主要为中国、韩国、日本、美国和中国台湾。即中国、韩国、日本、美国具有对助眠枕头技术领域较高的研发热情,上述四个国家的创新主体对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专利目标地域流向分析
助眠枕头技术领域专利目标地域可以从五局流向图中读出,以中国为例:中国的专利目标区域为美国、韩国和日本,其中以美国为主要专利输出目标地域;同时,中国又是美国、日本、韩国、欧洲的专利输出地域,可见,中国助眠枕头市场不仅布局了大量本土专利,也是其余四局专利布局目标区域,中国助眠枕头市场竞争态势激烈。
三、科技助眠核心专利分析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 | |
止鼾 | CN210144370U(有效) 结构:头颈双变压气囊+压力传感器 +声音传感器 功效:头颈支撑智能调节止鼾 | CN216438935U(有效) 结构:气囊+压力传感+ MCU(陀螺仪)+真空泵+电磁阀 功效:枕头高度智能调节止鼾 | CN113633456A(审查未决) 结构:血氧检测传感器+睡眠 深浅度控制模块 功效:通过血氧饱和度变化量 判断用户是否打鼾,调节睡眠深浅度止鼾 |
睡眠位置引导/记忆 | CN214484098U(有效) 结构:上记忆棉层+下记忆棉层+下记忆棉弹簧支承 功效:支承力适当,头颈贴合度好 | CN215126868U(有效) 结构:上层舒适层+下层缓冲层+缓冲层设置若干填充非牛顿流体包的槽体 | |
排湿 | CN213524732U(有效) 结构:排湿结构+石墨烯/乳胶填充枕芯 功效:排湿 | ||
磁疗/皮肤温度调节 | CN213640414U(有效) 结构:气凝果冻棉层(导热系数0.3W/mK)+磁石层 功效:磁疗,皮肤表层温度调节 |
四、结论建议
1、研发策略
可以利用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大量已到期专利,借鉴相关技术,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采取和高校院所(如浙江理工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合作研发策略,或者与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战略合作,提升产品性能,形成产品的技术生态链;
监测国内外重点申请人(如罗莱、慕思等)已公开/公告的专利技术,把握助眠枕头技术领域热点方向并进行改进型二次创新(如规避设计、替代型技术设计),同时注意避免侵权。
2、布局策略
以国内专利布局为例,目前专利布局热点集中在助眠枕头的人体工学结构、记忆材料、智能监测调节等方向,可以在人体工学结构设计、替代型记忆材料、智能检测维度(如鼾声识别、睡姿引导、睡眠深度调节)等方向进行专利包绕式布局;对于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可以挖掘新的创新点并进行基础专利、核心专利、外围专利的组合布局;
对于海外专利布局,同样要注重上述要点,注意原创型技术和改进型的布局策略差异性,且有选择性将自身专利技术布局在存在技术空白点的市场目标国。
3、生产策略
在产品生产前要注意研究该国可能存在潜在侵权风险的已授权专利,如在中国生产上市的助眠枕头就要注意是否对人体工学结构、记忆材料、智能监测调节等方向等在先专利构成侵权。
4、维权策略
监控国内外竞争对手,在侵权和被侵权可能性上进行判定,提前采取策略,保护自身利益。
本文首发于想橡栎(IPOAK.COM),作者【万罗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