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又失眠了,床上辗转反侧后,决定刷手机,看书、刷抖音…等多种方式用尽后,依然没有睡好。
疫情下,相信很多人都和我有同样的经历,睡的没有以前那么香了。
翻阅一些研究报告,得到这样一组数据:
- 全球睡眠障碍率达 27%,2021 年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 38.2%,超 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
-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自嘲“睡渣”,睡眠问题呈年轻化态势。有失眠问题的消费者中年龄为 22-40 岁的占比达 74.3%,年轻人成为睡眠问题“主力军”。
- 2016-2020 年间,中国睡眠经济整体市场规模已从 2616 亿元增长至 3779 亿元,增长 44.42%,复合增长率达 7.6%。2030 年有望突破万亿。
看来,人类睡不好这件事情,可以成为很大的商机,称之为“睡眠产业”。那么,这个产业目前发展如何?都是怎么解决睡眠问题的呢?
一、床垫居然是中国睡眠产业的顶梁柱
目前睡眠经济主要有三大板块:家居硬件、助眠APP和药物、保健品等辅助产品,其中家居硬件为主导产业。据头豹数据分析,家居硬件消费规模占比70%,助眠APP占10%、辅助类产品占20%。
据报告称,家居硬件如床具、智能穿戴等家居用品同质化竞争强,床垫是睡眠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助眠类药物保健品年平均增长15%,还属于蓝海市场;助眠APP更是没有哪一家跑出合适的盈利模式。
这个分析和报告看了后,我陷入了沉思,原来多年以来,制约我们睡眠问题的主要外部因素是床垫好不好?
我们中国人好像更换床垫的频繁十分之低,有数据显示,50%的中国老百姓等床垫坏了才换、40%的家庭从未换过床垫,反观美国消费者则大相径庭,30%的家庭3年内更换、50%的家庭3-5年更换,由此可见,多数的产业分析认为床垫是中国睡眠产业的顶梁柱是有数据支撑的,随着中国消费者年轻化、消费能力变强了,也会像美国人那样高频率地更换床垫。
可是,这个观点真的立得住么?
二、会不会方向完全错了
床垫是睡眠经济的主要组成,以中国床具龙头幕思为例,床垫从2014年面世就一直主打中高端客群,以“假洋鬼子”的形象示人,强调自己是全球健康睡眠资源整合者,然而仔细扒一扒幕思的资料,便不难发现,高昂的广告占比推动较高的售价、严格的渠道管理和经销评级体系是幕思成为这一品类龙头的主要因素。
可是,大多数消费者,会不会只是把床、床垫当作是睡眠的基本条件之一,在正常情况下,住在自己房间里一般是睡在床上,在非正常情况下,床、床垫也不一定是必须条件,比如在户外就未必有床及床垫了。
另外,床垫的好坏与睡眠质量究竟是什么关系?多年来,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始终听各路商家鼓吹自己品牌的床垫有多神奇,有3D棉、乳胶等等新型材料,还以幕思为例,其研究方向中非常确定的方向就是不断更换床垫所使用的材料,引入 3D 棉、防螨布、太空树脂球、石墨烯乳胶、凝胶、高密度玻璃珠,好像只要材料一换,就一定睡得好、睡得香。
随着新消费升级,床垫商家肯定不想止步于此,从幕思的研发公告显示来看,增加各类传感器监测人们的睡眠数据,进而通过智能调节周围的光、电等来辅助助眠,最后通过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后,为顾客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咨询。这样似乎形成了助眠商业模式的完整闭环。
我觉得这种思路或许本身方向就错了,通过买方效用分析,顾客购买床垫的效用需求本身就可能不同,有的希望床垫透气些、有的希望床垫性价比高些、有的希望床垫软些、有的则希望硬性,有的可能就是觉得是一张床而已,因此,大多数人最终怎么选择,与其自身需求有很大关系,商家打出的很多新科技未必能够真正起到助眠的作用。
真正起到助眠的,或许主要取决于人自身的心理。
三、三大门派的猜想
对助眠相关专利申请的数据进行分析,目前中国局受理的专利数量全球排名第一,这说明助眠相关技术确实是中国未来最大的潜在应用市场。
(专利分析图表出自团队检索及整理)
从专利技术主题分类来看,助眠市场未来主要是两大门派,一派是工程派,一派是化学派,前者认为,要想睡好就得靠更好的“装备”,通过工程技术的科技产品让人能够更好的入睡;后者认为,睡不着可能有生理上的原因,通过药物、保健品(比如褪黑素)来改变身体里的激素分泌来起到很好的助眠作用。
还有一个重要的分支门派,是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对自身认知及行为的改变,比如睡眠限制方法等,来达到助眠的效果,相信这一方向的创新者可能会更多的开发app,引入非常多的在线课程和引入心理咨询专家来解决助眠问题。
疫情当前,有失眠问题的人越来越多,或许这也将成为助推睡眠产业发展的重要契机。
然而,我更愿意当疫情过去后,人们可以更好的呼吸空气,可以睡个好觉。
本文首发于想橡栎(IPOAK.COM),作者【张罡】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